高校思想教育在当代中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全国教育发展已处于“大思政”背景,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发生改变。基于此问题,“杏坛探骊”调查团队展开调研,针对大学生群体发放了两次问卷,并对三位大学生以及三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从主、客观角度全面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需求。
本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预调查、中期调研和后期数据分析阶段。预调查阶段,调查团队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水平现状以及其对当前思想教育课程的满意度为目的,设计了第一份问卷,在2024年5月——2024年6月这一段时间内进行问卷发放。针对问卷结果,调查团队厘清并设计了调研思维导图。
中期调研阶段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设计与发放。在设计第二份问卷时,团队成员主要以调查大学生群体对于思想教育的主观需求为目的,并添加了问卷对象对于思想教育优化路径的具体建议这一问题,这一问卷在2024年7月——2024年8月间进行了发放。
第二阶段为访谈资料收集。团队成员于2024年9月——2024年10月开展访谈工作,分别与三位大学生与三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下是部分访谈记录。
学生群体访谈记录:
学生访谈对象A:9001cc金沙以诚为本23级某班班长
问:您如何理解思想教育?
答:我认为大学思想教育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升华,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对于我自身来说,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对于政治学习不太深入,因此我认为接受思想教育对提升自己理解历史和当下政策的实施很有必要。
问:您希望的思想教育的形式是怎样的?
答:我希望思想教育能够多拓展实践学习,例如定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利用当下丰富的文化、科技等资源对我们进行深刻教育。
学生访谈对象B:哲学院研一的学生
问:您在思想教育的参与度如何?什么因素影响您?
答:本科期间,我投身于各项思想教育课程以及活动中,无论是思想教育方面的竞赛,如党史知识竞赛,或是红色故事分享,如党的故事宣讲等等,我都全力以赴。个人浓厚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我对毛泽东思想等红色经典的热爱,一直驱动着我深入探索其中。
问:你希望在思想教育中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答:我希望在思想教育中获得实践性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在我们的实践道路上有正确指引。
教师群体访谈记录:
教师访谈对象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胡世文老师
问:您认为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我是一名马院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习概论》课程的讲授,高校思想教育对我而言比较宏观,结合思政课的教学谈一点粗浅认识。我觉得高校思想教育的目的跟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一致和统一的。主要是为了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具体的讲,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问: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
答:挑战很多,就老师而言,主要在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否真正让学生喜欢,并进而有所收获。在我心中一门好的思政课,包括几个关键词,真诚、博学、纯粹、幽默、风骨,这是作为一个青年老师需要不断努力达到的。就学生而言,作为一门公共课,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停留在绩点上,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必然导致机械化的学习状态,离我们的立德树人之目标还有距离,双方都有进步空间。
教师访谈对象B:9001cc金沙以诚为本辅导员李海楠老师
问:您认为哪些教学方法在思想教育中最有效?为什么?
答:多媒体融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课件、视频、音频等,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这种方法侧重于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问: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如何?
答:学生的功利性较强,对部分思政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目的有所偏移,以分数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为导向。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接受程度较低,所以需要开展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吸引学生。
后期数据分析阶段,团队成员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归纳,并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丰富的数据成果。
基于整个调研过程及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需求高度一致,需要更加互动、实践、开放的思想教育课堂,需要更加多元、丰富、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也需更加重视思想教育,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追求知行合一,以行促学。
在知行并济的征途上,我们不断探索思想教育的新路径。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多样需求,我们将以创新的视角和未来的趋势为指引助力铸魂育人,让每一位青年找到自我成长的舞台,成为未来既有深厚学识又有高尚情操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